现货交易平台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行业首位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及政府认可和支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近两年,不断有国内各地的监管部门和同行奔赴青岛考察学习青岛北方商品交易中心的商业模式。模式可以考察,但是不能盲目复制,青岛北方现货交易平台的成功因素是国内目前大多数交易场所不具备的。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接触,我认为青岛北方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三点:地方政策的加持、成熟的品种和优秀的运营团队。
一、地方政策的加持——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3〕17号,又称金改22条)就提出了“探索研究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现代化的采购与配售服务”的概念。
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2014年,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意见》(鲁金办发〔2014〕18号),成为全国首个指导建设大宗商品市场的政策性文件。
2015年,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请示申请支持山东省“稳步发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国务院专题调研组到山东省就金融创新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山东省各交易场所汇报了市场试点以来经营发展情况;试点主要做法和成效,包括交易模式创新、市场主体培育、市场功能完善(重点是金融功能)等情况;下一步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试点的具体措施、思考及建议等。
2016年,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监管模式正式被纳入《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从此具有了法律地位。随后全省交易市场统一登记结算平台——山东交易市场清算所(以下简称“鲁清所”)成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监管体系,确立形成了“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鲁清所+交易市场”三位一体科学监管发展模式。
二、成熟的品种
地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竞争力之一就是好的交易品种。好的交易品种能带来大的交易量,大宗商品交易所行业通常有着赢家通吃的特征,交易量越大,交易品种的流动性就越好,如此交易商就能达成更好的交易,或者价格更好,或者在相同价格下成交规模更大。所以,交易量吸引着交易量,流动性追随着流动性,把交易量积累到较高量级,才能在该品种上拥有较高的护城河,因为此时竞争对手即使开发了类似的品种,也难以获取交易量,因为赢者已经出现,通吃。
同时,好的交易品种往往背后是大批量的产业客户群体,产业客户对于如何操作电子盘交易相当精通,这也就为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提升交收率创造了基础,因为交收必须依赖于行业客户,交收率是衡量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服务实体产业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监管层判断一个平台存在价值的重要依据。
青岛北方商品交易中心“订单交易”的成功需要具备了一个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有好的品种,如干海参、干贝等,特别是干海参、干贝品种集聚一批成熟的产业客户,交易所开展这种品种的订单交易不需要很长的培育周期,客户会很快上线交易,否则冒然开展“订单交易”就是一个无底洞!一个交易品种没有成熟的产业客户群体则需要交易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育,这个周期少则3年-5年,多则10年以上。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青岛北方现货交易中心的行业首位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及政府认可和支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优秀的运营团队——搭建起了一个懂产业、懂金融的高水准团队
人才是大宗商品交易所的第一核心竞争力,纵观全球知名交易所,都有各自的人才招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交易所,必然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平庸的交易所,必然缺乏一支稳定的团队和不团结的团队。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最终分析下来还是团队和团队之间的竞争,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可以充分发挥交易所的潜力,可以最大化的利用交易所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是交易所的核心竞争力。
青岛北方农商搭建的运营团队涵盖了以下特征:
1、具备金融创新及产品设计的人才,交易所面向的产业客户形式、需求差异太大,很难用现存标准化产品去满足这个市场需求;
2、风控人才,风控是交易所永恒的核心和主题,而且产业客户的融资需求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产业客户差异化太大,所以如何识别产业客户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互联网应用人才,融资业务、交易业务、投资等等,是不断降低产业客户风险识别成本、融资成本、资金成本的方式,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在交易所是很重要的领域;
4、产业型人才,青岛北方交易所的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基于这一定位及属性所构成的其市场参与主体、服务对象是产业客户,以及相应的商品生产流通企业,因此,交易场所亟需产业人才。
结论:国内各持牌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不要寄希望去复制一套模式,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量身定制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和体系,在解决产业客户的痛点的同时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